2024第11(10)届中国(北京)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展览会
CBIAIE 2024第11(10)届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
公告:原四月举办时间,已调至八月举办,请悉知

EN

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距离开幕还有 -11 天

EN
关闭

2022中国(青岛)国际储能技术及设备展览会

发展养老产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升级转型

2023-01-0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不久前公布的扩大内需战略中明确提出,“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

  在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提振信心急需体量巨大的替代产业。大养老产业在供给和需求侧都有巨大提升空间。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能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发展大养老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首先,存在巨大的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对标成熟市场,我国大养老产业发展水平很低,群众的基本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不利于凸显我们的制度优越性。这些年,养老和子女教育以及医疗等民生问题是群众焦虑感的主要来源。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保障,也是进一步促进消费的重要前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大大延长,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晚年的失能失智,急需大量长期护理,相应的生物医药和医疗科技发展也存在巨大短板。

  养老需求层次丰富。偏远农村部分人口刚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很多关注的是空虚寂寞等情感需求,更多人存在精神文化需求的缺失。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没有被充分满足和激活的需求。

  其次,具有巨大支付能力。居民部门高达数百万亿量级的存量房地产储存主要是为了应对人生最后30年。居民部门目前存储大量房地产,但是社会30年以后需要的是大量养老相关的商品和服务。这会造成社会层面上巨大的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大力发展大养老产业可以更好地提升未来社会所能提供的养老相关商品和服务总量,从而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天然对冲,均衡发展社会经济。

  第三,大养老产业链超长,也提供了未来无数硬核科技的应用场景。房地产业拉动了建筑、家装、家具、建材和金融,大养老产业则可以拉动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医疗、保健、健康食品、养老文化产业、养老机构投资、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等等,并且因为未来人工成本的提升,大养老产业的发展必定通过数智化手段,从而为前沿科技提供海量应用场景,比如机器人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

  二、如果精心培育,未来大养老产业规模可达数十万亿元

  据统计,2022年养老产业规模突破9万亿元,预计2025年实现12万亿元。这些数字严重滞后于居民实际养老相关需求。重要原因是我国养老的市场化进程极为有限。目前居民养老模式是9073,居家养老为主。但现存养老机构多为低端的政府兜底性机构和价格昂贵的高端机构,高性价比且价格亲民的适合中产的养老机构则一票难求。所以好的养老机构不是没有需求,是价钱太贵用不起。如果能通过市场化手段使得性价比大大提高,机构养老需求将会很旺盛。而且也会反过来带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提升。过去餐饮行业没有充分市场化,下一次馆子要用掉一周的工资时,大家都不去。现在充分市场化了,下馆子不再成为奢侈,餐饮业得到巨大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样道理,几十年以前房地产业市场化程度很低,市场也很小。大家觉得住好房子是个奢侈品。谁能够想得到今天房地产竟然支撑起几十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市场没有被充分开发之前,大家往往低估它的潜力。而且大养老产业的发展和现有的房地产有密切的关系,部分空置房地产可以由政府收购以后以较低价格转让或者租赁给养老机构,成为养老地产,加快房地产领域错配资源的吸收和重新配置。

  三、政策建议:政府和市场同向发力,发展大养老产业

  要充分发挥大养老产业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就不能不重视市场的力量,但是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要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要对大养老产业从供给端、需求端和融资端进行梳理,制定未来产业的顶层设计。像当年布局房地产业一样,把大养老产业作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要比过去规划的更好,尽可能预见到将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更好地兼顾公平和效率,使得行业能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要通过前瞻性的研判,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政策,规范市场发展,大力促进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适当提升产业的规模经济,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在重视公平的前提下提升效率。对不同市场进行分级管理。中低收入群体由政府进行托底保障,中等以上群体的需求则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满足。

  养老产业和房地产都具有公共品属性,需要兼顾好效率和公平,要市场化,但不能完全市场化。要有底线思维,也要有天花板思维。吃得饱是底线,要对所有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吃得好是天花板,要允许市场化的力量充分发展,充分满足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差异化养老需求。要让市场充分发展起来,这样反过来也会使中低收入群体的服务可得性提高,因为会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终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系统配套整合全面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在鼓励国企进入的同时,要鼓励和保护民营养老机构。因为政策支持滞后,投资周期长,回报不稳定,民营市场化养老机构和相关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进展缓慢,归根结底是市场化不足。其背后原因是社会目前对养老更关注公平而不是效率。政府管制多,鼓励不够。近年来受到民意舆论影响,包括部分民营机构爆雷跑路问题,政府有强力接管的趋势,如各地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整治可能抑制挤出了民间市场化力量,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其实,很少有人为了骗钱去办养老事业,因为周期太长,骗子根本耐不住性子。出问题的机构主要还是因为经济下行,各种风险凸显。对他们还是应该救助为主。另外要提前设置合理机制,提供国家层面上的制度保障,保证投资安全,尤其是对于百姓个人参股的投资进行安全保障。可以利用养老信托等机制加以规范。

分享至:

联系我们

电话:+86-157 1292 7159

邮箱:1810543204@qq.com